首页 >资讯参考 > > 正文

冯骥才《俗世奇人新篇》之《罗罗锅》:大人喜欢,“小人”要更喜欢

发布日期:2023-07-30 02:01:40 来源:天津市老教授协会 分享
俗世奇人新篇

2023一开年,冯骥才先生推出《俗世奇人新篇》,又写了18个津门传奇新故事。他说:“只要动笔一写《俗世奇人》,就会立即掉进清末民初的老天津。吃喝穿戴,言谈话语,举手投足,都是那时天津卫很各色的一套,而且所有这一切全都活龙鲜健、挤眉弄眼,叫我美美地陷入其中。”这样的写作,让他感到上瘾,过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于读者来说,读《俗世奇人》不也是一件上瘾、过瘾的事儿?

摘选一篇,请君一阅。

罗罗锅

文 / 冯骥才

人走路不能没鞋,鞋穿久了坏了,就得买双新鞋换上,所以有人说鞋匠不会饿肚子。这话也对也不对。这要看给谁做的鞋。一般人穿鞋当然要买,穷人的鞋多半自己做。罗罗锅的鞋是卖给一般人的鞋,但不包括富人。

罗罗锅家住城东,在南斜街摆摊,世代做鞋修鞋补鞋,靸鞋尤其做得好,远近有点名气。虽说靸鞋大路货,但他用青色小标布做面,鞋帮结实,白色千层布纳底,浸过桐油再纳,不怕水,还有软硬劲儿,走起路来跟脚。鞋脸上有两条羊皮梁,既防碰撞,又精神好看。不管嘛样的脚——肥脚、瘦脚、鸡爪、鸭掌、猪蹄子,往鞋里头一蹬,那舒服劲儿就别提了。

罗罗锅的爷爷把这门手艺传给他爹,他爹把手艺原原本本传给他。手艺是手艺人的命根子。罗家几代人都是独生子,一路单传下来。千顷地,一根苗。人单传,手艺也单传,用不着再愁什么“传内不传外”了。

罗罗锅天生罗锅,从背影看不见脑袋,站在那儿像个立着的羹匙。可是这身子却正好干鞋匠。他爹年轻时原本腰板挺直,干了一辈子鞋匠,总窝着身子做鞋,老了也变成罗锅。他姓罗,人罗锅,天津卫在市面上混的人多有个“号”,人就给他一个好玩的号,叫罗罗锅。罗罗锅人性好,小孩叫他罗罗锅,他就一笑。不认为人是骂他。

从嘉庆年间,罗家的鞋摊就摆南斜街慈航院的墙跟下,经过道光、咸丰、同治几朝,直到现今的光绪,还摆在那儿。一个小架子上,摆着大中小号三种鞋,摆的都是单只,你试好这只,他再拿出那只给你试。南斜街上人杂,怕叫人拿去。他腰上系一条褐色的围裙,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卖鞋也修鞋。南斜街东西几个大庙,香客往来;北边隔一条街就是白河,河边全是装船卸货的船,脚夫成群。他不愁人来修鞋买鞋。可是,他从这些穷人手里能赚到多少钱?穷人一个铜子还要掰成两半花呢。可是富贵的人谁会来买他的鞋?

罗罗锅,冯骥才先生绘制

一天,他想起祖辈曾经有一种靸鞋,专做给富人穿。样子超艳,用料讲究,做工奇绝,是他罗家的独门技艺。这鞋叫作鹰嘴鞋。不过他打小也没见过。据说他爷爷把这鞋的做法传给了他爹。为嘛从来也没见他爹做过这鹰嘴洒鞋就不知道了。只记得他爹说过一句“有钱的人不好伺候”,而且他爹也没把这鞋的做法传给他。现在他爹他娘全不在了,谁还知道鹰嘴鞋是嘛模样?

罗罗锅总琢磨这事。一天忽想起他娘留下一个装破烂杂物的小箱子,一直扔在柴房里,扒出来一看,居然有个小包袱,解开再瞧,竟然就是他要找的东西,是不是祖先显灵了?这东西扔了许多年了,怎么没叫老鼠啃了。里边花花绿绿,不仅有各种鞋样子、绣花粉稿、布缎小料、锥子顶针、针头线脑,居然还有一双完完整整让他喊绝的鹰嘴鞋!这还不算,还有一对做鞋必用的光溜溜山毛榉的鞋楦呢!这是爹妈刻意留给他的一条生路吗?再细瞧,鞋楦底子上工工整整刻着五个楷体字:刘记鞋楦店。他知道这家店是乾隆年间城里的一家老店,原在鼓楼东。店主是刘杏林,木雕名家,能把一块木头刻出一个神仙世界,八大家的隔扇和挂在墙上的花鸟屏风都请他刻。刘杏林人早没了,老店也早没了,可是这木刻的鞋楦像活人的脚,活灵灵,好赛能动,叫他看到了先人的厉害。更叫他叹为观止的是这双鹰嘴靸鞋,这是他爹还是他爷爷的手艺?细品这双鞋的用料、配色、做工、针法,叫他傻了眼。

罗罗锅想,人愈将就穷就愈穷,为嘛不试一把拼一把?于是他把自己关在家七七四十九天,几成几败,用尽了心血心思心力,还有一辈子做鞋的功力,终于把先人的鹰嘴靸鞋一点点复活了。尤其鞋子前边那个挡土又盖脚面的“鹰嘴”,叫他翻过来倒过去做了十八遍,才做出神气来。他这才明白,先人的本事不在样子上,都在神气上。

等到他把这双鹰嘴靸鞋往南斜街上一摆,惊住了东来西往的人。有人问他:“这鞋是打租界那边弄来的吗?”

有人问价钱,有人出高价要买。出的价钱高出市面上一双好鞋的三四倍。但罗罗锅不卖。他没卖过鹰嘴鞋,不知道该嘛价;再有就是他舍不得卖,害怕卖了,手里这东西就没了。

这样一连三天,每天早早晚晚鞋摊前都聚着一些人,很快就有从城里闻名而来的了。

到了第五天,忽有一行人从天后宫那边过来。这行人肯定是一位大官。旗罗伞盖,衙役兵弁,前呼后拥,中间一顶八抬绿呢大轿,不知是谁。以前见过府县大人出行,也没这么大的架势。一准是个大官。

待这行人马走过眼前时,忽然停住,轿帘一掀,走下一个人。瘦高的个子,气质不凡,带着一股威风与霸气,竟然朝自己走来。他觉得好像过来一只老虎。

他想跑,但两条腿打哆嗦,迈不开步了。

这人已走到面前,对他说:“我远远就瞧你这双鞋做得不凡,拿过来叫我试试。”

说话的嗓门带着喉音,很厚重,而且语气威严,叫人不得不从。

罗罗锅赶忙取了鹰嘴靸鞋往这大官脚前一摆。马上三个差役上来,两个左右搀着大官,一个半跪下身给大官脱鞋、穿鞋,一边还说:“请中堂大人站稳。”

罗罗锅听了差点吓晕,竟然是李中堂!只见李中堂把脚往鞋里一伸,跟着情不自禁地说:“真舒服,踩进云彩里边了。”

罗罗锅一直吓得脑袋扎在怀里,不敢抬头不敢看,只听李中堂的声音:“这鞋好像就是为我做的。”

说完,中堂大人穿着他的鞋转身就走。

等到开道锣“哐哐”再响起来,抬头看,中堂大人的人马轿子早往西走了,一直拐出街去,罗罗锅还傻站着。

中堂大人走了,他那双鹰嘴鞋也没了。

在街对面开古董店的吴掌柜过来,笑嘻嘻对他说:“中堂大人喜欢你的鞋,这回该你发了!”

罗罗锅说:“发嘛,鞋穿走了,也没给钱。”

吴掌柜笑道:“中堂大人穿鞋,嘛时候花过钱?可你这鞋叫中堂大人穿上了,还不发?”

罗罗锅说:“怎么发?”

吴掌柜索性哈哈笑起来,说:“还问怎么发,什么也不用干就发了。赶紧回家去做这种鞋,多做几双摆在这儿,这回你要多高的价钱都有人买了。”

罗罗锅不明白。

吴掌柜说:“你在天津这么多年还不明白这道理。做东西的不如卖东西的赚钱。不论嘛东西,没名分,不值钱;沾上名分,就有钱赚了。我若是不说我腰上这玉件是老佛爷当年丢在避暑山庄的,谁买?不就是块破石头吗?现在你的鞋要卖高价,不是你做的好,是中堂大人穿在脚上了。”

罗罗锅将信将疑,回去叫老婆、小姨子一起上手,赶出来几双,拿出来一摆,当天抢光!这几双鞋卖的钱,顶他一年摆摊赚的钱。原来这时候整个天津卫全知道中堂大人喜欢上他的鹰嘴鞋了!一时买鞋来的人太多,做不过来,只能预订。预订鹰嘴鞋最多的人是大小官员们。大人喜欢,“小人”要更喜欢才行。

一年后,罗罗锅不在南斜街风吹日晒地摆鞋摊了。他在东门里临街买房开店。房子门脸不大,纵深几间,后边还有个小院,正好前店后坊,他一家人也住在那儿,取名“罗家鞋铺”。从地摊一下子到店铺,还自豪地以“罗”姓为号,也算光宗耀祖了。有位高人对他说:“你这鞋得有个俏皮的名字,既留下中堂大人的故事,又不直接用中堂大人的名义,我给你起一个鞋名,叫‘贵人鞋’吧。”

这鞋名起得好,好叫又好听,抬了买鞋人的身份,还暗含着中堂大人,绝了!一下子“贵人鞋”就叫响了。卖得一直好。直到光绪二十七年中堂大人病故之后,卖得依然不错。

阅读更多俗世奇人上新篇比福多一点就不是福了天津卫的混混比恶不比打红灯照里的奇女子穷花匠心里的画混进园艺中华洋通吃,买卖真叫他玩活了叫别人掏钱,我过意不去怪我当时只顾听相声人穷没人琢磨,人富必被琢磨阔人总得有阔事不是谁胡说八道都能赚钱救命恩人哪儿去找?

- END -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起点兽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